跳到主要內容

2013/4/11 第一次商業模式發表會:討論有關與ETF連結的商業模式


各位顧問好
昨天已經在圓富訓練中心(台北)舉辦了第一次的商業模式的發表會,有很不錯的開始,昨日天公不作美,但還是來了將近20,討論到近九點半,個人到深夜還在思索具體的執行的作法,分享如下(第一次的記錄,請參考email最末端)
如果您對ETF的商品有興趣,將在4/18辦一場CPD,可以透過以下網址來報名https://docs.google.com/forms/d/1xJOYb1Iw_pAUO4wQtKqm3NkPmpZO9xuvfXOvgSje1rg/viewform
如果您對ETF的商業模式有興趣,將在4月下旬再辦發表會,或直接跟我聯係


l   ETF的商業模式我分為初階1.0到進階4.0的版本,說明如下
n   1.01.0的版本是由我或其他對投資有專業的種子(簡稱投資種子),協助各位機構內的顧問 幫客戶作全球ETF的配置計畫
n   由於許多顧問都表示手邊有ETF平台,但不知道怎麼配置,因此投資種子來協助各位進行商品的配置及後續的追蹤,

n   1.0的版本中,保險是最容易使用的平台,目前已有多個保經及保代公司正在洽談如何建立後續的實際執行作法,包含如何行銷、話術、具體的投資組合及最重要得是透過保險如何收取管理費
n   就我的理解,目前已有具有保險經紀人牌照的顧問與大型保經接觸,希望可以收到合理的比例的管理費,只要有合理的管理費收入,我相信1.0的商業模式很快就可以進展到1.1~1.9,甚至作到2.0的商業模式

l   2.02.0的版本是協助顧問進行獨立或獨力收費

n   許多獨立顧問遇到所有規畫之後,面臨理財目標的累積時,不知如何挑選產品,或者想從產品的手續費抽佣,但基金公司不願意放出管理費等利潤問題
n   我的建議是,乾脆請客戶去海外券商開戶買ETF,省下來的手續費跟佣金對客戶有益,再依照有效才收、顧問費、管理費、績效費等方式收取,舉現場及部份獨立顧問跟我反應,客戶對有效性收費很認同,甚至有人收到只要客戶績效超過定存的2,就可以取得超過10%以上的高額績效費
n   目前已有顧問過去作主動型的基金挑選也跟我聯係,希望用被動投資工具ETF來幫客戶配置投資資產

l   3.0:透過信託或成立資產管理公司來收取費用


n   現場已有人透過信託方式,協助客戶建立慈善信託,並收取管理費0.5%,原本只規劃放定存,目前看來可以考慮用ETF來創造投資收益
n   ,跟客戶合資資產管理公司或成立投資公司,這個業界也已經有案例,由於成立投資公司,由顧問擔任公司執行長,進行內部投資決策,沒有代操或違反投信投顧法的疑慮。目前這個業界前輩是收取績效費,個人親訪經驗,公司已有初步規模,有約10個顧問。
l   4.0

n   4.0版本是個人認為的終極版本,ETF被動投資已證實有足夠的案例,如管理資產新台幣達到5000萬元,就可以來考慮成立投資顧問公司,針對1.0~3.0的版本都可以服務
n   目前個人已有客戶建立了一個7位數的慈善基金,採用國內證券的複委託平台進行,其規劃內容簡表如下,

n   4.0的版本也有人建議成立一個ETF實驗基金,進行實驗性投資,我也會在之後規畫這個作法,希望有志之士跟我聯係,一起進行

l   以上是昨日的內容,若各位顧問有興趣、想理解、想進行的,可以跟我聯絡

以下為2013/2/25ETF的商業模式內容,並包含過去曾經寫的ETF文章

延續上次在TFPA會員大會及2013/1/30理監事會議,我把商業模式整理如下,可讓各位顧問、同業繼續往下探討及執行看看

l   Andy2013/1/12會員大會提及有關ETF被動投資的議題,有關ETF的優點
n   ETF產品追蹤大盤,手續費低,管理費低
n   ETF大多數屬於被動式投資,因此沒有基金經理人的道德風險,類似像勞退被坑殺這種犧牲基金受益人的情形不會出現。大多數的ETF在長期的績效是打敗大盤的。相關文章可以參考
n   在探討商業模式之前,各位顧問應該更加了解ETF,甚至可以實務操作,弄一個ETF實驗基金(或許可以持續性發表文章),確定有能力給客戶諮詢後,再來談商業模式
有關ETF的案例,參考如下
Ø   共同基金診斷Part1  http://anddiliao.blogspot.tw/2013/01/part1.html
Ø   共同基金診斷Part2  http://anddiliao.blogspot.tw/2013/01/part2.html
n   再者,商業模式若牽扯到產品,IFA似乎還是很難分到一杯羹,不過對各位仍在金融機構內的”為客戶利益著想”的顧問(以下簡稱內部顧問,與IFA顧問進行區隔),仍然是一個內部創業的機會

l   ETF的商業模式探討之前-各位可以提供意見
n   在談商業模式之前,有一個問題要解決,就是ETF很難作定時定額,目前國內跟國外都沒有券商提供此服務,這個部份的突破方式一者從金融機構端,一者就是要有人(或公司)來執行每個月的下單,(如果客戶有能力自己下,那肯定就收不到顧問費了)
n   以下就解決方案,從金融機構端來探討對IFA或內部顧問的利益
Ø   銀行願意作定時定額的平台,但若銀行作了,內部顧問有利,IFA很難分到,甚至整個業務的執行者應該都會是由銀行來發起。
Ø   券商願意作定時定額的平台,目前看來券商作這個平台困難度高,唯一較接近的作法就是券商的信託業務全權委託業務,IFA可以擔任信託的監察人收取監察費內部顧問可以是信託業務的負責人或者全權委託的經理人(這個經理人必須是券商的員工且具有一定資格證照,不過也提供內部顧問轉職的機會) IFA若想分一杯羹,券商一般是用營業員私了的方式,讓獎金退到營業員之後,之後再退給IFA。另,若要退管理費,則不可能,ETF管理費太低了。
Ø   投信公司的私募基金,類似上述的全委作法
Ø   保險公司ETF綁進投資型保單內,對內部顧問有利,IFA則可以透過保經的牌照獲取利益
Ø   上述的方式,IFA有能力,也可以直接跟客戶收取顧問費,但,難度似乎更高

n   另一者,就是要有人來執行每個月的下單,可能的解決方式如下
Ø   美國的券商允許一個S65的牌照(美國投資分析師),當顧問取得S65牌照,可以掛在美國券商下,當推介客戶開戶時,S65的顧問也被允許可以login到客戶的帳號,也就是說,可以幫客戶代操,看到庫存,收管理費、績效費都容易。相關的作法,我想香港或新加坡應該也都允許這種IFA的執業方式,只是國內目前仍此種行為,被認為是灰色或違法。
Ø   幫客戶做信託,信託可以開在(境內或境外)銀行,擔任監察人,監督下單,收取監察費。
Ø   銀行的集合管理帳戶
Ø   成立投資公司(境內或境外),股東就是投資人,立場跟利益更加一致,公司淨值增長,大夥財富同時增加

n   另外,有關上次退休研討會有提及的勞退自選方案,是否可以考慮納入ETF這類工具,若可以,各位對退休規劃或投資有專精的顧問,可能有更大的發揮空間,這部分可以請TFPA與政大教授討論。

留言

Popular Posts

會員大會 暨 紀律道德課程

TFPA台灣理財規劃產業發展促進會 第四屆第二次會員大會 暨 紀律道德課程 很榮幸邀請到新竹地院 郭維翰檢座 主講「CFP的叢林法則--淺談CFP執行業務之法律規範及自律」 郭檢分享許多關於個資法、洗錢防制法......等等 在金融業務的實務上,經常不小心誤觸法網的案例 提醒從業人員,在執行業務時應多注意的事項。 理促會也在各幹部的努力下, 今年會員人數有了突破性的成長, 同時財務狀況公開透明、十分健全 感謝郭檢精彩的分享! 感謝理促會各幹部的認真付出,及各位會員的熱情參與! 未來理促會將推出更優質的課程、更精采的活動, 敬請期待!

CPD:私人銀行業務 VS CFP的未來發展

資產管理+客戶關係管理 = 私人銀行家 私人銀行服務是銀行服務的一種,專門面向富有階層, 為富豪們提供個人財產投資與管理的服務, 與CFP的執業究竟有何異同? 未來能否有新的產能或商機,讓我們大家一起來了解! 主講:楊淑清 老師

麥道森專欄:ETF動態應用說明清單

許多人上過 ETF 基礎班以及進階班之後,學習了 ETF 的基礎知識 之後,知道要在投資上取得複利,不是很困難的事情,而是很簡單。 我們稍微回憶一下,為什麼很簡單。 最早麥道森曾經在主動投資的被動觀點提過,投資賠錢有幾個因素, 不好的標的以及不好的價格,,第一個因素是避開不好的標的, 麥道森比較正面,認為你只要選長期趨勢是向上的標的即可, 從個股來看,各位可以把還原月線調出來,看到長期趨勢(通常是 5 年以上,你也可以更嚴格)是向上的, 就可以排除掉大部分不好的標的。不管是個股或者 ETF , 各位都可以用這種方式,簡單過濾,重點是看當市場大跌時, 你選的標的相對於市場的變化。當然, 如果你只希望透過市場的指數來進行資產配置,更簡單了, 指數自己幫你汰弱留強,你只要選一個經歷長時間考驗的 ETF , 就可以了! 至於不好的價格,當時也介紹了定期投入法的定值法, 如果選到優質公司或者是 ETF ,即使是買到高價, 但是透過長時間的堅持下去,也能夠獲利。 各位不妨回顧以下這些相關文章! 主動投資的 " 被動 " 觀點    http://www.caizischool.com/ blog/18777 或者定期定值   http://www.caizischool.com/ blog/18850   不過當時許多朋友的疑問是,那如何選優質公司或者 ETF , 麥道森認為如果你要學會選優質公司或者 ETF ,需要更多的知識, 這些知識超出許多各位曾學習過的有關 ETF 的內容, 如果你不想學,沒關係,透過 VT 、 VTI 、 SPY 、 IVV 、 VE U 、 VWO 、 0050 就可以了,如果你想學,未來的一段時間, 麥道森將開始說起幾個有意義的內容,這些內容包含了:產業 ETF 、大環境的大趨勢、護城河、美股 S & P 的產業結構等。   以下簡單概述這些內容,細部文章, 各位將在動態應用班或者之後的文章慢慢看到。   n     產業 ETF :有人說買產業 ETF 都不會賺錢,其實你想賺錢, 先學學產業的內容有哪些? l     以下為美股的產業分類,包含能源、工業、非核心消費、核心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