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麥道森專欄:美股產業分類、歷史統計報酬以及學學波克夏

美國的產業的分類可以用許多不同的分類來,麥道森採用其中一種常見的產業分類GICS進行分類。

首先必須簡單介紹一下產業分類,根據MBA百科的解釋,GICS標準普爾(S&P)摩根斯坦利公司(MSCI)19998月聯手推出的行業分類系統,只要是標準普爾的指數家族都採用這個分類,(如果是富時家族,會採用ICB的分類方式),目前已經有超過4萬家的公司已被分類GICS為四級分類,包含10個經濟部門(Economic Sector),24個行業組(Industry Group),68個行業(Industry)和154個子行業Sub-Industry)。

產業分類會依照一定標準來檢視公司是否符合或持續符合在該分類指數內,並一定期間內檢視,以確保能夠因應公司的重大經營行為來調整,讓該公司可以持續表徵該產業的經濟活動。相關內容若有更多興趣,可以到MBA百科看看

麥道森很好奇,究竟歷史上這些產業的表現如何,依據GICS第一級的10個經濟部門,可以看到SP500內,產業的歷史年平均報酬率如下:該數據為19902013資料來源為彭博

可以看到就年平均報酬率來看,SP 500在這段期間內,投資在能源、工業、非必需消費、基本消費、保健,而通訊服務與公用事業則較低,但是如果再把這段期間的累計投資本金含分類指數報酬(以1990為基期,基期為100)拉出來,會看到某些產業的在某一段期間內好,某一段期間內不好。如能源類在前幾年都是紅色,後幾年是綠色,代表美國能源類是這幾年轉好,金融業在20002007年曾經一段時間都是綠色,但是這幾年則變紅色(亦即較差),這種現象很像各位買基金的時候,看到某個產業基金績效不錯,但買入以後卻發現績效不如想像,就是這個原因。

在這個表中,有一個產業很特別,不容易出現在紅色或綠色,因此標準差最小14.6%,但是年報酬率還有10.8%,就是基本消費類,麥道森對這樣的慢速的長跑冠軍覺得值得說說,而這樣的基本消費類公司也是麥道森在投資美股中,相當情有獨鐘的產業。

什麼是基本消費類呢?可以看看晨星的介紹XLP.US的文章,文章標題為這個高品質的ETF投資在成熟但具有穩定現金流量以及全球品牌加盟權的公司,這些公司包含了家用品公司、飲料廠商、食品製造商、菸草公司等,由於在景氣不佳時,還是必須要消費這些公司的產品,使這些公司本身盈餘的穩定性較高。

不過這些成熟卻穩定性較高的個股,往往不是華爾街喜歡推薦的標的,在成熟階段的公司,最容易被挑出來不去投資的理由,就是成長性不足。譬如說XLP大的持股寶僑Procter & Gamble這幾年因為成長性不高,且利潤率略為衰退,因此飽受投資者批評。XLP第二大持股,可口可樂COCA-COLA,同樣也是碳酸飲料開始衰退、第三大菲利普莫里斯Philips Morris是最大的菸草公司,但是因為吸煙人口減少,也是面臨衰退。第四大持股為沃爾瑪WAL-MART,這幾年因為1元商店興起、亞馬遜網路商店的競爭,都有許多問題。這些問題,通常會讓追逐成長性的投資人遠離這些公司,但是麥道森反而看到這些公司評價較低、現金流量充沛、持續買回庫藏股等,很喜歡這些標的。

麥道森剛好閱讀一本書「聰明投資者」有一個針對40年時間,美股的股息金額持續成長者,裡面就有許多是屬於基本消費品的公司,也就是說這些公司通常具有穩定持續增發現金股利,對長期投資者來說,你投資的公司能夠是百年老店,賺錢又持續增發股利,這就是很好的投資回報。

如果這樣理由不夠,看看下面這個大咖的前10大持股吧!寶僑Procter & Gamble是波克夏第6大持股(佔4%)、可口可樂COCA-COLA是第2大持股、沃爾瑪WAL-MART是第5大持股,這個大咖是….
波克夏!

你如果想學波克夏投資,可以這樣作,一檔SPY指數型基金(如SPYIVV+一檔基本消費類的ETFXLPVDC

留言

Popular Posts

會員大會 暨 紀律道德課程

TFPA台灣理財規劃產業發展促進會 第四屆第二次會員大會 暨 紀律道德課程 很榮幸邀請到新竹地院 郭維翰檢座 主講「CFP的叢林法則--淺談CFP執行業務之法律規範及自律」 郭檢分享許多關於個資法、洗錢防制法......等等 在金融業務的實務上,經常不小心誤觸法網的案例 提醒從業人員,在執行業務時應多注意的事項。 理促會也在各幹部的努力下, 今年會員人數有了突破性的成長, 同時財務狀況公開透明、十分健全 感謝郭檢精彩的分享! 感謝理促會各幹部的認真付出,及各位會員的熱情參與! 未來理促會將推出更優質的課程、更精采的活動, 敬請期待!

CPD:私人銀行業務 VS CFP的未來發展

資產管理+客戶關係管理 = 私人銀行家 私人銀行服務是銀行服務的一種,專門面向富有階層, 為富豪們提供個人財產投資與管理的服務, 與CFP的執業究竟有何異同? 未來能否有新的產能或商機,讓我們大家一起來了解! 主講:楊淑清 老師

共同基金診斷Part2

l    經過進一步的諮詢過後 , 客戶表示其理財目標當中 , 有關生活費的部分 , 就算是用定存準備 , 也足夠支應 , 而第二個理財目標希望贈與部份金額給子女 , 其實也已經有在進行 , 資金安排都跟這些基金無關 , 也就是說客戶 有充裕的資產進行前兩個理財目標 l    而第三個理財目標 , 建立一個投資組合 , 目的確定下來是將投資收益的部分每年進行捐贈給慈善機構,希望的報酬率為每年 3~5% 的穩定增值。但客戶表示過去買基金都是賠錢 , 甚至買股票也賠錢 , 客戶對如何建立一個能夠每年穩定增值的投資組合 完全沒有頭緒 l    乍看這個問題 , 很容易直接進到報明牌的迷思 , 每次我希望針對朋友進行投資上的建議時 , 都會被誤認為報明牌 , 我相信主管機關也是這麼認為 , 我希望提幾個觀念 , 從簡單的例子來重新理解報酬率與風險之間的關係 l    市場下跌對開始累積資產的年輕人是好是壞 ?? 這個主題係參考綠角推薦的投資金律的一本書 , 各位也可以自己去爬文。多年前我也無法理解 , 我回億我大學時 , 聽了邱顯比老師的基金管理 , 也聽到市場下跌 ” 對開始累積資產的年輕人是好事 ”, 我就去 挑了一檔北歐的電訊基金 , 單筆投資 , 當時 ( 2000 年 ) 電訊產業前景被許多機構看好 (Nokia 是芬蘭公司 , 當時是明星股票 ), 我也認為既然是趨勢上的基金 , 即使大跌 , 長期仍然會回來 , 甚至上漲,結果是在 2003 年時 , 終於受不了 , 因此決定停損 , 四萬元本金 , 虧了將近 2 萬元吧。 l    在探討之前 , 各位看看下面這個圖型 , 就是這檔北歐基金的走勢圖 , 下圖 紅色圈圈處是我買的價位 , 黃色是我賣的淨值位置 , 藍色是現在的淨值 , 從事後的角度來看 , 這檔基金其實不錯 , 波動很大 , 長期來看趨勢往上 , 應該定時定額投資 , 更精確來說 , 當這檔基金開始下跌時 , 作定時定額的績效 , 肯定比在最高點單筆投資的績效好 。也就是說 , 當市場開始下跌時 , 不需恐懼 , 當你口袋夠深 ( 前提 ) 。我相信大多數人無法知道現在是否是最高點 , 就像是舞會裡大家都很 high 的時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