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麥道森專欄:台灣低波動及高股息指數

l   在傳統投資學上,告訴我們波動與報酬率之間承正向關係,但是在美國實證研究,一種稱作low-volatility anomaly異像,確實存在,也就是說,低波動率的股票可能可以帶來高報酬率
l   事實上在美國的研究,這種異像,已經存在85年之久而在全世界近廿年也存在這種現象,這種與CAPM明顯相牴觸的現象,引起了學術界以及投資界的討論,研究,甚至據此發行了一些產品,指數化產品ETF就推出了一系列的低波動率投資ETF供投資者選用。
l   舉例來說,美國晨星在曾經發表了一篇文章,介紹美國最好的low-volatility U.S. equity ETF叫做SPLV,文章舉了麥當勞指定的蕃茄醬品牌-亨式Heinz Company2013年獲巴菲特全額收購,就是一個典型的波動率跟高報酬率的公司。這種類似於債券型的股票提供了穩定的股息,現金流,甚至由於吸引了投資人都是追求穩定,其股價行為也非常穩定。(從行為財務學的角度,風險趨避投資者的特徵也可以解釋這個現象)
l   以美國SPLV為例,該ETF的價格穩定性就很高,如果把SPLV(藍線)跟SPY(咖啡線)作比較,確實可以看到SPLV發揮了高度防禦+攻擊力的特性,如下圖。如果市場大幅洗刷過後,SPLV有機會是長線贏家(相較於SP 500)。
l   台灣交易所也在2014/1/27與標準普爾合編一個低波動高股息指數,透過其揭露的摘要文件,可以看到一些編列方式,如果有金融機構願意發行這樣的指數,對台灣零售投資者應該是一個福音
n   標普/臺灣證券交易所臺灣低波動高股息指數(S&P/TWSE Taiwan Low Volatility High Dividend Index)
u  簡介:為股票投資者尋求收益之標竿指數,從標普臺灣 BMI 指數中選取 40 支符合分散性、波動率及流動性標準之高股息公司作為成分股。
u  資格條件:
l   標普臺灣 BMI 指數的成分股,標準普爾是權威性的信評機構,除了信評以外,旗下標準普爾道瓊公司,就是編列指數的公司(經過分拆產業蕭條的出版業務後,新的美股代號為MHFI.us,這麼大的公司,自己都會編列指數,BMI是其台灣的指數名稱
l   過去 3 個月的日平均成交值大於新臺幣 1 億元(至少要有一定流動性,台灣很淺碟,這個條件篩完只剩167檔)
l   限定為臺灣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上櫃不算(這個條件篩完只剩147檔)
l   產業採GICS分類,限定單一產業上限為30每個產業成份股以15支為限度。(產業集中度限制可以避開經濟體過度依賴某產業的問題)
l   高股息:過去12個月有發現金股利,選出最高的60
l   低波動率:60支內選股價波動係數最小的40
l   權重比例:以現金股利率最為加權,也就是說股利越高者,權重越高,但除了產業集中度限制以外,各成份股權重為0.055%。
l   清單如下:可以看到最低的股息報酬率也有2.3%。
l   如果把台灣加權指數,台灣中小型指數跟這個指數相比,可以看到低波動高股息實在不錯。
l   投資上來看,這種指數屬於溫火型,綜合數據良好的球員,單一年度不會突出,但經過多元循環後,就可以看到這種指數的價值,建議台灣資產管理業者好好考慮一下,把這個產品發行ETF出來。

留言

Popular Posts

CPD:私人銀行業務 VS CFP的未來發展

資產管理+客戶關係管理 = 私人銀行家 私人銀行服務是銀行服務的一種,專門面向富有階層, 為富豪們提供個人財產投資與管理的服務, 與CFP的執業究竟有何異同? 未來能否有新的產能或商機,讓我們大家一起來了解! 主講:楊淑清 老師

Eric Chen 專欄:錢進大陸,您買對了ETF嗎?

從年初以來,不斷有投資人在問可不可以投資大陸股市,筆者都簡短的回答「可以」兩字。當時的想法其實很簡單,因為相較於連創新高的歐美日等主要股市,已經連跌5年的陸股 , 基期相當低,為什麼不敢買?尤其是在7月中國證監會宣布滬港通即將在10月開通及11月人民銀行無預警降息 , 激勵陸股暴衝 , 7月與11月的陸股都有兩位數的漲幅 。 筆者的前同事W君,目前在香港的私人銀行上班,筆者在8月曾經請教他關於滬港通的看法,他的回答是已看到外資大量資金陸續進入香港為滬港通作準備,所以相當看好陸股後市。而同一時間,筆者又請教另一位前同事P君對陸股的看法,此人西進中國大陸已將近10年,目前是大陸某基金公司的高管,P君說影子銀行的隱憂並未完全解除,而大陸今年的的GDP成長率也不如以往,從基本面來看,大陸實在是乏善可陳,P君表示他們公司對陸股的house view是相對保守。 W君與P君的前題都對 , 但對股市前景的看法卻南轅北轍 , 為什麼?這要從股市的本質說起 。 如果把影響股市的要素簡化成三項,即基本面、技術面、資金面。一般而言,股市初升段走的就是資金行情。每個人都知道股價是反應對未來的預期,而與預期心理最有關聯的就是資金面。雖然基本面尚未明顯改善,但在正面的預期心理下,資金會不斷進場卡位,若再加上政府寬鬆貨幣政策推波助瀾下,就會將股市推升一大段,並且形成良性循環。這就是索羅斯所說的「反射理論」 。 目前,陸股就是如此,而且才剛開始。 在看好陸股的投資機會下 , 台灣人要投資陸股大致上有三種方法。 到券商開證券戶,直接買賣A股。 投資人可以親自跑到大陸券商處開戶,或者是運用新開通的滬港通北向管道透過複委託的方式買賣A股 , 但都有挑選個股的難度,非常地辛苦。 購買國內外基金公司發行、投資於大陸的共同基金。 光是國內投信公司發行的大中華基金就有45檔,這還不包括國外基金公司在台灣販售的境外基金 。 一般投資人要如何去分辨那些是純投資大陸A股的基金、哪些又是掛羊頭賣狗肉的中國基金呢? 買賣在國內證交所掛牌的陸股ETF。 簡單方便,就像在國內買賣股票一樣就能直接投資陸股,不僅是血統純正的A股,而且是用台幣買賣,又省掉了換匯的麻煩。 在國內證交所掛牌的陸股ETF中流動性較佳有四檔,那就是寶滬深(0061)、FB上証(00

麥道森專欄:那斯達克Nasdaq 跟你想像的不一樣

l     今年以來美股整體市場漲了不少 , 而其中一個以前跟台灣關係很密切 的 Nasdaq 也漲了 18%, 反觀台灣的科技股卻還是很弱勢 , 而 大家熟知的 Apple, 股價也還是 一蹶不振  , 其實 Nasdaq 跟你想的不一樣 l     下圖是美國 morningstat 的資料 , 美國 Nasdaq 綜合 指數的前 25 大股票 ,YTD Return 是今年以來的漲幅 ( 截至 2013-8-2), 透過圖 示 , 可以看到電腦科技股佔權重很高 , 但是貢獻指數很有限 , 而超過 50% 以上的則是許多各位很陌生或平常不會投資的公司 , Gilead,Biogen, Celgene,Facebook 等 l     l     Gilead, Biogen, Celgene 是美國近十年的新興產業 , 快速成長 , 且這些公司的 市值已經達到中有一個產業這幾年快速崛起 , 就是生技產業 ( Biotech), 這些生技產業的市值已經可以挑戰各位比較熟悉 的傳統製藥公司 , 包含默克 , 輝瑞 , 葛蘭素等 , 我在寫富蘭克林生技 領航基金:略落後大盤的主動型生技產業基金 , 這篇文章時 , 曾經寫 了幾個有關美國生技股的情況 , 各位或許有興趣 revisit 一下 , 我簡單敘述如下 l     美國生技行業的快速發展 , 這些大型公司積極併購各種小型生技公司 , 雖然短時間的併購溢價過高 , 但因為這各行業屬新興行業 , 因此佔 取版圖更重要 , 也換來了這些大型生技公司的市值越墊越高 , 再加上 美國 FDA 發現傳統化學製藥發展 20 多年下來 , 遇到了許多問題跟 後遺症 ( 如超級病毒 ), 因此更加支持生技產業的發展 , 使大者恆大 的趨勢非常明顯 l     今年截至 7 月 30 日,納斯達克生物技術指數前五大權重股吉利德 科 學 、安進、 Celgene 、生物 基因 、 再生元製藥今年累計漲幅分別達到 68.09% 、 29% 、 85. 26% 、 48.21% 、 59.98% 。 l     此外 , 其他新興科技也開始入列 , 如臉書 Facebook 或者最近 剛列入成份股的電動車 Tesla(0~100KM 加速僅要 5 秒的 跑車 ), 從下圖更可以看到 , 市值很大的公司沒有貢獻